[1] |
杜兴彬1, 夏龙平1*, 余新桥2. 节水抗旱杂交稻品种亲本花期调节技术[J]. 中国稻米, 2015, 21(4): 193-196. |
[2] |
唐昌华1, 陈卿1, 张鹏2, 高誉2, 童汉华2*. 中浙优1号机械化制种技术初探[J]. 中国稻米, 2014, 20(5): 62-64. |
[3] |
王彩先1, 黄坚2, 陈颖1, 易小林1, 董世祥1, 秦延春1. 迟熟新组合特优269的高产制种技术[J]. 中国稻米, 2014, 20(3): 103-105. |
[4] |
龚丽英1#,杜兴彬2#,王良军2,刘国兰1,罗利军1,余新桥1 2*. 花期调节对粳型杂交节水抗旱稻旱优8号亲本幼穗发育的影响[J]. 中国稻米, 2013, 19(4): 23-27. |
[5] |
朱几多12,方正武1,彭应财2*. 杂交水稻新组合中百优6号高产制种技术研究[J]. 中国稻米, 2013, 19(3): 71-72. |
[6] |
徐九文1,苏雪辉1,夏志伟2,郭俊红3,马艳丽1,毋海清1. 旱稻品种焦旱1号海南加代高产繁殖技术[J]. 中国稻米, 2013, 19(1): 83-84. |
[7] |
陆建康, 梅佳, 冯俊, 罗德祥. 粳稻不育系苏77A的选育与应用[J]. 中国稻米, 2012, 18(5): 78-79. |
[8] |
邓聚成1, 李雄1, 杨立生1, 郑冬梅1, 张春生2, 何新刚1. 晚杂组合五丰优T025高产制种关键技术[J]. 中国稻米, 2012, 18(4): 55-56. |
[9] |
蔡巨广12, 郑建华2, 方珊茹2, 吴志源12, 雷上平12, 游年顺2*. 杂交稻两优816种性特征与制种技术初探[J]. 中国稻米, 2012, 18(2): 49-51. |